石城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坐落于澳門太陽城专业娱樂平台石城县珠坑乡,其占地广袤,总面积达6450亩,其中核心区域占地1955亩,辐射高玑、坳背、良溪三个村落的部分地段。此地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仅15公里之遥,离泉南高速石城南路口不过6公里,且206国道贯穿南北,为交通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地理区划来看,园区处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三级分区——赣南山地土壤保持区内,地貌呈现丘陵形态,土壤以红砂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回溯往昔,治理前的核心区水土流失状况堪忧,水土流失总面积达63.9公顷,细分之下,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8.1公顷,中度14.5公顷,强度达11.3公顷,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560t/km²・a。彼时,园区植被覆盖率极低,生态环境脆弱不堪,不少山地基岩裸露在外,道路两侧崩塌频发,流失的水土淤塞了山塘、农田与沟渠,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制约当地经济前行的步伐。
转机出现在2014年,石城县紧紧抓住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竹溪小流域建设的契机,积极出台配套奖扶政策,成功引入澳門太陽城专业娱樂平台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身水土流失治理大业,自此拉开园区创建的大幕。园区志在打造集“生态治理示范、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科研试验、技术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示范基地,采用“民有、民建、民营、民管”的创新运作模式,秉持“生态优先与民生优先统一、山上治理与山下治理并举、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兼顾”的先进治理思路,精准锚定方向,依据当地地形地貌,巧妙因害设防,科学布局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生物、农业耕作措施,以及科普宣传与科研监测设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园区精心构筑起“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坚固防线,让曾经植被荒芜、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肆虐的荒山,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化作如今山清水秀、景致迷人、产业蓬勃的“绿宝盆”。
生态效益:
厚植绿色根基,重塑山川锦绣
自园区开启建设征程以来,资金的持续注入成为生态蜕变的有力保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高达5116万元,其中专门用于水土保持的资金达520余万元,水利资金40万元。这些资金精准发力,催生出十大功能各异的分区:草灌乔治理区绿意盎然,水保监测试验区为科学治理提供精准数据,保土耕作区守护土壤肥力,封禁治理区让自然休养生息,针阔叶林治理区、油茶经济林治理区、果木林治理区共同编织起绿色植被网络,水生植物净化区净化水域,护坡展示区筑牢山体防护,水域休闲垂钓区增添生态意趣。
通过一系列措施,共计精心种植草灌乔55亩、针阔叶林80亩、油茶经济林891亩,封禁治理259亩,让荒芜之地重披绿装;兴修山塘4个、蓄水池2座、沉沙池50个,实施护坡工程1.89公里,新修公路4.1公里、作业便道3.5公里、生态游步道1.81公里、排灌沟渠6.9公里,开挖水平竹节沟9300米,全方位构建起完善的水土保持硬件体系。数据见证奇迹,年均土壤侵蚀量从往昔令人痛心的2300余吨锐减至23吨,林草覆盖率如春笋拔节,由治理前的66.9%跃升至90.1%,至此,核心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不仅如此,园区的科普宣传同样可圈可点。97块水土保持宣传牌醒目林立,127块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二维码简介方便游客随时扫码了解详情,6个玻璃土壤展示箱、6个植物根箱、8个科普示意模型直观展现生态奥秘,1座径流观测站、1座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测生态数据,还有那独具特色的水保书磬木屋静立其中,浓厚的科普氛围弥漫园区各个角落。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产业赋能民生,点亮发展新光
园区建设高瞻远瞩,始终围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核心,全力打造集改善生态、科普宣传、生态旅游、技术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深度融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时代发展大局。
在经济领域,园区活力尽显。自开放迎客以来,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每年稳定实现产业收入300多万元。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热潮,每年为当地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更助力40多户农户投身葡萄种植等林果产业,让希望在田野绽放。周边47户贫困户也搭乘园区发展快车,通过山地入股、利润分红、劳务打工等多元途径,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增收致富。
于社会层面,园区声名远扬。如今,它已荣耀加冕,成为石城县生态旅游示范点、创业致富示范基地以及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还获评澳門太陽城专业娱樂平台3A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当地赢得诸多美誉。园区的创建实践,宛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强劲拉动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吸引社会各界力量踊跃投身水土流失治理大业,为石城乃至更广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积累下弥足珍贵的经验,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清晰指明前行方向。
园区凭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坚实防线,将曾经衰败的荒山雕琢成集生态美、产业兴于一体的“绿宝盆”,更为加速构建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勇敢探索,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匠心打造可复制的经验范本。2019年,麒麟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功跻身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行列,这份荣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