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南县中寨乡李山灌区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5公里之外灌片的智能分水闸门自动开启,灌区的水从智能分水口流向田间各个角落。
李山灌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原为浆砌石盘山渠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灌区内大部分渠段均已损坏、隧洞塌陷,已经无法发挥正常灌溉功能。为了让这条灌区重新焕发新的活力,经过各方多次现场踏勘和技术测量,决定把李山灌区建成集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两大功能的智能信息化灌区。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稳定补水0.5万立方米的方式向中寨乡4个灌片、6个自然村输送灌溉用水和安全饮水,为当地0.6万亩农田、1.1万亩经果林农业灌溉和1.2万人口安全饮水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智慧水利+科学管理+数字赋能为灌区建设插上科技翅膀。全南县以“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为抓手,构建灌区一张图。配套建设智能信息化等监测设施,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及远程控制,达成分区计量、精准控水和高效节水的管理目标。
李山灌区智慧化建设只是全南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配套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全南县精心谋划,积极筹措资金,于2023年~2025年通过全南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南县小型灌区建设工程在全县9个乡镇共实施了93处水源工程建设,其中新建水陂20座,山塘整治工程73座,建设库容达到210万立方米,新建主干渠道28公里,新建管道工程16公里,共投资金额8500余万元,涉及全县灌溉面积5.6万亩。此次灌区建设行动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彻底解决了区域内的农业灌溉难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水价改革、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