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湖里,鱼翔浅底,白鹭成群栖息于此;滨江公园里,市民沿着小江河,散步锻炼;扬眉江旁,村民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看江景话家常……山城崇义,处处皆是人水相亲的生动画面。
河湖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澳門太陽城专业娱樂平台赣州市崇义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完善河湖管理机制,创建水美乡村示范带,做活文旅融合山水文章,绘就了河湖流域治理新图景。
系统治理 绿色发展闯新路
扬眉江穿镇而过。扬眉镇党委书记、乡(镇)级总河长郭继莲每天都在岸边巡河,身体力行地守护这一江碧水。这几年,她见证了扬眉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些年,扬眉江是村民避之不及的污水河。企业污水乱排乱放,沿河周边臭气难掩。为改善扬眉江流域生态环境,各级河长开展巡河治河护河工作。
“我们统筹实施了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护岸防洪、绿化造景和生态恢复等项目,实现防洪整治与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郭继莲说。目前,扬眉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
扬眉江水质变化给沿岸村庄带来发展红利。“水清了,鱼多起来了,鸟也跟着回来了。沿岸修建了游步道,做了灯光亮化,景色真美呀!现在河边成了我们饭后健身散步的重要场所。”村民赵愈春开心地说。
近年来,崇义县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整治了一大批河湖顽疾,全县水环境大幅提升。
2023年,崇义县各级河长河湖6000余人次,清理河道各类垃圾50余吨,排查整治各类排污口50个;地表水国家、省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阳明湖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上堡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自主创建 水美乡村绘新景
“河水在村里哗哗流过,周边环境也焕然一新。河水干净啦,垃圾少啦,水系景观多啦,村子一下子就有了灵气。”铅厂镇稳下村王祥凤说,她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姐妹们一起在河边跳广场舞。
可一年前,稳下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河道垃圾漂浮、泥沙堵塞流水、村里规划不足,与美丽乡村的面貌还有不小差距。
去年,稳下村以建设水美乡村为契机,投入240万元,开展水美乡村建设。“我们牵头制定治理方案,在河道整治基础上,配套建设人行桥、游步道等景观设施,并结合水系特点,建设亲水工程,栽种景观树木,打造水清、河畅、景美的美丽乡村。”崇义县水利局雷建燕说。
水美乡村建设,让产业发展有了新机遇。“水带来了人气,周末有不少游客来稳下村和隔壁石底河村游玩。游山玩水、吃农家菜、住客家民宿、采摘新鲜水果……大家的致富路子是越走越宽咯!”稳下村党支部书记郭惠香说。
从治理沟渠塘堰,到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水美乡村建设为村民带来美好生活。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村民有了自发管理乡村水系的意识。
“不少村庄把河长制纳入乡规民约,细化周边河流保护措施,共同推进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乡村建设,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龙勾乡干部吴璇说。
以水为媒 文旅融合织锦绣
漫步赣南树木园,湖面雾气氤氲;舟行赣州小漓江,水上碧波荡漾;静坐长潭渔村,享受垂钓乐趣……因水而兴,环阳明湖景点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靠水吃水有了新“吃”法。过埠镇村民杨官发大半辈子都在阳明湖上谋生,但前后两段谋生方式却有巨大差异。年轻时,他在阳明湖上网箱养鱼为生,但好景不长,网箱养鱼过度,加上生活垃圾增多,水体污染严重,起早贪黑依旧收入微薄。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杨官发告别“水上漂”,洗脚上岸做起了小生意。随后,阳明湖实施水面整治工程,全面清理水上餐馆、渔业设施和水面垃圾。
“没想到阳明湖的水治理得这么清澈,没想到阳明湖能吸引这么多游客,没想到还能回到阳明湖开船。”杨官发一口气说了三个“没想到”。美景带来好“钱景”。他在阳明湖上的赣州小漓江景区当船长,妻子在阳明湖岸上经营小生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治水有方,近悦远来。近年来,崇义县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水利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阳明湖生态美景和渔村文化,完善和开发赣南树木园、赣州小漓江、长潭渔村等一批环阳明湖景区景点,走出了乡村产业发展新路。
“阳明湖旅游观光线路集生态、文化、民俗、体育、休闲等元素于一体。我们将进一步打造水上旅游景区景点,推动环阳明湖沿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崇义县文广旅体局局长庄柏林说。